老年人用手机“一键下单”,轻松预约康复护理、上门体检等服务;养老床位“搬”进了家,老年人在家便可享受到全天候、全方位的专业照护;打开“福州养老”小程序,就能找到距离最近的长者食堂,吃上一餐实惠又营养的热饭……
福建省福州市以智慧养老改革为切入点,创新建设集服务和监管为一体的“e福养”智慧健康养老服务平台(以下简称“‘e福养’平台”),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共享的“数智养老”体系,让老年人享受到了更加精细化、多元化、智能化、便捷化的养老服务。
“一键下单、服务上门”
养老服务更便捷
“我因重度残疾已经瘫痪在床多年,多亏了这个平台,有需求我就在手机上下单,让我能安心在家养老,也减轻了儿女负担。”家住仓山区下渡街道的陈婆婆说。
陈婆婆口中的平台就是福州市打造的“e福养”平台。在收到相关需求后,平台会根据老年人的年龄、身体状况、过往服务情况等数据,派出具有相应服务经验的助老员。政府每月还会为像陈婆婆这样的特殊困难人群发放200元至400元不等的居家养老服务补贴,用于购买助医、助浴等服务。
“e福养”平台以福州市养老服务网、“e福州”APP、“福州养老”小程序为载体,汇聚了全市养老服务资源。目前,该平台已吸引147家养老机构和100家照料中心入驻,对接居家养老服务商13家,面向全市老年人提供579项服务,产生订单超30万单。上线老年人补贴、能力评估等政务办理事项19项,受理老年人及养老服务机构线上办理事项超8万件。
“家庭床位、远程看护”
家庭养老更智能
“这下可解决了大麻烦,我再也不用来回奔波了。”2022年2月25日,鼓楼区洪山镇的居民张先生与金牛山社区家园签约,在家中为父亲设置了家庭养老床位,结束了陪父亲频繁去医院就医的生活。
张先生的父亲2021年因脑部疾病手术留下后遗症,生活不能自理,张先生全职在家护理,但日常用药、保健等事项仍需要专业人员指导,所以只能频繁前往医院。家庭养老床位顺利落地后,老人在家中就能享受专业护理、远程问诊、24小时紧急呼叫响应等专业的养老服务,张先生还能通过智能音箱向医护人员一对一咨询父亲的情况。
2021年,福州市被纳入全国首批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试点城市,在国家政策和专项公益金支持下,开始推进家庭养老床位建设试点工作,对失能老年人居家环境进行适老化、智能化改造,同时,依托“e福养”平台的动态管理和远程监护功能,为每一张家庭养老床位,都配上“智能设备+服务人员”双保险。目前,签约家庭养老床位2750张,开展居家上门服务14.2万人次。
“长者食堂+银龄福卡”
服务暖胃更暖心
“只要打开‘福州养老’小程序,点击‘长者食堂’就能找到附近的食堂了,在线就能看到食堂的饭菜,很方便。”上午11点刚过,家住鼓楼区屏山社区的陆奶奶就拿出手机,轻车熟路地翻阅中午的菜单。“今天中午有椒盐大排、红烧冬瓜、炒上海青和榨菜肉丝汤,三菜一汤,用银龄福卡结账,才10元不到,不仅饭菜香,还省了许多麻烦。”陆奶奶开心地说。
在福州,有不少老人和陆奶奶一样,曾经面临着一日三餐这件“麻烦事”。福州大力推动长者食堂建设,并打造“线上长者食堂”,提高了老年人就餐便捷性。目前,“福州养老”小程序已入驻长者食堂292家,上架菜品2862个。为进一步方便老年人就餐,2022年1月,福州市为老年人定制了“银龄福卡”,通过一张小小的卡片,老年人便能够享受到政府发放的补贴,实现“一卡在手,全市通行”。
另外,持有“银龄福卡”的老年人可在全市“长者食堂”享受一荤两素一汤一饭不超过10元的优惠价。截至目前,“银龄福卡”已开卡3.95万张,刷卡14.33万笔,消费总额178.14万元。小食堂,大民生。长者食堂提供的不只是一口热饭,而是暖胃又暖心的养老服务。为了发挥“长者食堂”等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主阵地作用,福州市积极拓展“长者食堂+”服务。各区依托长者食堂,因地制宜打造社区老年人公共活动空间。中午在长者食堂用餐,下午参加长者学堂文体活动,不少老人既是食堂的常客,也是学堂的学员。
“扫一扫长者食堂墙上的二维码,就进入‘长者学堂云课堂’,学习太极拳、书法等网络课程。这里还定期组织线下课,跟姐妹们一起学习别提多开心了。”家住鼓楼区中山社区的陈珠妹老人说。
来越多的老人加入到线上、线下课程的学习中,其中,“特色闽菜学习班”“书法学习班”等课程场场爆满,不断丰富着福州老年人的晚年生活。“长者食堂+学堂”模式赢得了老人的普遍好评,长者食堂已经成为他们增长知识、学习技能、连接社会的平台。
“实时预警、动态监测”
老人居家更安全
“实时监测真是灵!我当时晕倒,要是没被及早发现,后果不堪设想。”家住鼓楼区中山社区的独居老人黄依姆对家中的智慧监测系统赞叹不已。
不久前,黄依姆老人在家中晕倒,她佩戴的智能手环立即检测到了这一异常情况,并自动上传至“e福养”平台,平台第一时间向社区网格员发出预警。社区网格员迅速电话联系黄依姆,无人接听,便立刻联系其亲属,一同赶往现场,及时将老人送往医院抢救,得以转危为安。
2022年,福州市扩大实施智慧养老试点,提升了“物联网接入”能力,将孤寡老人的数据接入“e福养”平台,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可以随时在“e福养”平台上查看智能手环等设备传送的数据,预警老人应急情况的发生。智慧养老的升级让社区服务工作开展更加精准、高效,为老人增添了多重保护屏障。截至目前,福州已发放79台智能一体机、1000个智能手环。
“养老监管、一屏掌控”
服务监管更高效
“头部清洁洗发开始了,爷爷,有没有不舒服呀?我轻一点哦……”在长乐区龙井新村小区,护理员李凤玲在完成定位打卡和拍照记录后,开始给杜老伯洗头。每次上门服务的内容、轨迹都会实时传输到“e福养”平台系统。护理结束,李凤玲会按规定让老人当场在终端机给服务做出评价。
“e福养”平台通过定位打卡、图片记录、服务评价等方式对居家上门服务进行了全流程的监管。同时,对于超时未服务、未按服务标准进行服务等异常订单,系统会自动预警,实现了养老服务事前事中事后的全流程可看、可查。
不仅是居家养老实现了“全过程”监管,针对养老机构,民政部门工作人员也可以通过后台的智慧大屏,实时调阅养老机构现场视频实况,实现“零距离”监管。目前,“e福养”平台已完成全市大部分养老机构的视频监控接入,有效解决了以往线下巡检工作的费人力、长周期、难协调等问题。现在,只需“一屏”就可以查看养老机构的服务状况,实时对全市养老机构进行摸排抽查。
此外,“e福养”通过建立数据监测分析系统,对政府补贴资金进行数据化监管,通过自动记录的业务数据,精准计算补贴资金额,避免多补漏补,有助于从源头上杜绝补贴数据造假问题,实现补贴精准发放、安全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