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页面: 首页> 新闻资讯> 新闻详情
小食堂大关爱,长者食堂托起残障人士创业梦
     来源:仓山区投稿      

近日,仓前山社区长者食堂的“织恩晓铺”手工编织区准时开张。福州市第二社会福利院的候通双手灵巧地串珠、打结,而朱广正忙着将作品摆上展架——这个由社区党总支与市第二福利院共建的项目,正通过“空间复用+党建赋能”模式,为残障人士搭建就业舞台。

图3.png 

 

党建护航

红色纽带织就温暖网络

福州市第二社会福利院作为临江街道仓前山社区党总支部的共建单位,始终是基层党组织牵挂的民生阵地。在常态化走访中,仓前山社区党总支部书记石凌被福利院院民们身残志坚、自强不息的精神深深触动,恰逢社区新文明实践站启动“党群服务阵地升级工程”,计划打造集长者食堂+红色学堂、新文明实践站为一体的综合性党建服务平台。经党总支委员会专题研讨,并联合福利院党支部召开“我为群众办实事”协商会,最终决定将长者食堂西侧4平方米空间改造为“红色创业帮扶基地”,由社区党员志愿者和第二社会福利院党员共同提供创业指导,福利院院民在此开展手工制品等创业实践。这正与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的要求高度契合。既践行了“党建引领+民生服务”的融合理念,更让党的温暖通过红色纽带精准传递到特殊群体心间。

图4.png

 

空间革命

从食堂角落到创业舞台

原本闲置的4平方米食堂入口区,在临江街道仓前山社区党总支的精心规划下,如今已成为展示残疾人自强风采的窗口。串珠挂饰、编织杯垫等手工艺品与长者食堂的美味菜肴同台陈列,形成独具特色的餐饮+文创复合模式。午休时段,侯通还会开展非遗编织体验活动,使空间利用率提升300%。

图5.png 

 

双向赋能

弱势群体成为价值创造者

在临江街道仓前山社区党总支部的党建帮扶下,曾患小儿麻痹症、重度脊柱侧弯的侯通制作手工制品,仅存半截手臂的朱广凭借惊人协调能力完成作品陈列并协助侯通售卖手工制品。这个名为织恩晓铺的红色创业项目,虽开业首半年仅1400余元营业额,扣除交通成本仍处亏损,但乐观积极的侯通和朱广认为,积累经验与回馈社会比赚钱更重要。转机出现在2025年7月,当福州晚报等媒体报道了两位残疾青年自立自强的事迹后,慕名而来的群众不仅选购手工品,更被长者食堂的惠民餐食吸引,形成以购带餐的良性循环。特别令人动容的是,顾客们留下的鼓励便签挂满爱心树,这些带着粉色卡片,既是对创业者的肯定,更是党群连心的生动见证。

图6.png

这个不足4平方米的角落,正成为基层治理创新的生动注脚——当党建纽带连接起民生需求与弱势群体潜能,最普通的公共空间也能焕发温暖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