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大力发展银发经济。全国两会期间,政协委员们聚焦这一话题,为如何将人口老龄化挑战转化为银发红利、培育发展新动能出谋划策。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培育经济新增长点
“老年人对健康、娱乐、社交的需求同样旺盛,如果我们能以创新思维研发产品、提供服务,就能开拓出一片新的蓝海。”在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林毅夫看来,人口老龄化是我国发展进程中的必然现象,只要以积极的态度应对,非但不会影响经济增长,反而能成为新的增长点。
林毅夫建议,建立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体系,为老年人提供量身定制的养老服务。他特别提到,可以让养老护理员走进家庭,为有需求的老人提供服务。同时,完善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的社区互助合作养老制度,让老年人能够相互帮助。
在林毅夫看来,只有充分发挥有效市场、有为政府、有情社区、有爱家庭、有责个人等各方作用,才能让老年人的生活更幸福,让经济增长的引擎更有力。
全国政协委员、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静华指出,尽管银发经济市场潜力巨大,但从调研情况来看,适老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明显滞后于人口老龄化的步伐,与市场需求不匹配,迫切需要大力发展银发经济,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挖掘经济增长新动能。
筑牢反诈防线,守护好老年人的“钱袋子”
在银发经济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令人痛心的现象。比如,诈骗分子利用各种手段,将黑手伸向老年人的养老金。对此,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研究员钟瑛建议,各级政府应从立法、技术和宣传三方面构建“不敢骗、不能骗、骗不成”的防线,守护好老年人的“钱袋子”。
在具体操作层面,钟瑛表示,可以推动专项立法,修订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增设“涉老诈骗”条款;建立跨部门联合执法机制,对保健品行业乱象实施穿透式监管,建立“涉老诈骗企业黑名单”;开通老年人维权绿色通道,简化立案流程,建立涉老资金紧急止付机制,完善反诈数据共享平台;设立“反诈公益基金”,为受害老人提供法律援助和心理疏导服务。
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市政协副主席张金英也对这一问题深有感触。她指出,随着老年人参与社会生活的深度与广度不断拓展,涉及老年人的消费类案件和问题逐年增多。“这说明我们的保护措施还不够完善。”她建议,进一步加强养老司法服务保障供给,探索契合老年人特点的专业化诉讼工作机制,严厉打击侵犯老年人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
张金英还提到,要完善联动救助机制,做好司法、民政等部门的有序衔接,构建多层次的救助体系。“这样能让老年人在遇到问题时有更多的渠道寻求帮助。”她还强调,要强化家庭和社会责任,推动常态化宣传教育,营造敦亲睦邻、融洽祥和的社会氛围。
完善政策措施,为银发经济发展护航
杨静华建议,在出台政策支持高质量适老化产品和服务供给的同时,加强行业监督与管理。具体来说,要建立银发经济市场准入制度,制定严格的技术标准和行业认证体系,完善银发产品目录。“这样既能保证产品质量,又能引导企业规范发展。”杨静华说。
她还提到,要推动现代科技深度参与养老服务,比如数字经济、移动通信技术和人工智能等。“这些新技术不仅能提升服务效率,还能为老年人带来全新的服务体验。”她表示,要大力培育和发展银发产业商协会,发挥行业组织的作用,建立诚信体系,共同推进银发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银发群体的消费需求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释放,逐渐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全国政协委员、西安交通大学公共管理与政策学院教授杜海峰建议,工信、民政、卫健、市场监管等部门要加强协同合作,系统制定老年用品行业标准,在加强监管的基础上,推动老年生存性需求产品纳入保险报销范围。同时,他还建议,促进民政、残联等与医疗部门进行数据共享,获取老年人个性化的消费需求,加大老年用品的有效供给。
全国政协委员、恒银金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江浩然也对这一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建议,国家有关部门要加大统筹力度,完善相关政策,持续推进银发经济发展,不断增进老年人福祉。他解释说,要强化财政与金融政策支持,设立专项资金,助力老年产品研发与养老服务设施建设,通过补贴政策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同时,针对银发经济的不同细分领域,制定具体产业发展指导意见,打造银发经济示范园区,培育品牌力量。
江浩然还建议,建立健全银发经济市场监管机制,优化基础设施与消费政策,加强对老年产品和服务质量的监督检查,规范老年消费市场,打击欺诈行为。“只有让老年人买得放心、用得舒心,银发经济才能真正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