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养老是大多数老年人的传统习惯和普遍愿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发展社区支持的居家养老,扩大普惠养老服务。民政部统计显示,助餐服务是仅次于上门看病服务、排名第二的居家养老服务需求。
什么样的助餐方式是老人所期待的?哪类助餐模式更具发展的持续性?我们该如何创新推进老年助餐服务,以“小饭碗”托起助老“大民生”?带着这些疑问,总台中国之声记者车丽从北京飞赴福州,这里有全国首创的“长者食堂+学堂”,我们一起到这里寻找答案。
我是总台中国之声记者车丽,此刻我刚刚落地福州,离春节还有十多天,福州市鼓楼区的一些街道已经挂满了花灯,户外温度有十七八摄氏度,类似于北京深秋的感觉,行人中我看有不少老年人三五成群休闲散步。得知我是来采访“长者食堂+学堂”的,他们告诉我,食堂有他们专属的“老地方”,在那不仅仅是吃饭,还有一方精神乐园。食堂+学堂到底是什么样的,我要赶紧去看看。
福州大凰山社区长者食堂
十点钟,走进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大凰山社区长者食堂+学堂。推开大门,映入眼帘的就是大厅里一排排的就餐桌椅,桌角是圆形设计,这个大厅就是长者食堂,而大厅四周镶嵌的是各种“学堂教室”,有满墙玻璃的舞蹈教室、有满是纸墨的书法教室,还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天天坐诊的健康小屋等。
刘如玉:这个无极球(课堂)是今年我们社区举办的一个公益课,中国无极球的领军人过来给我们上了15节课,所有的居民都可以参与,它可以帮我们把颈部、腰部、肩部全部打开,方寸之间就可以健身,每个星期一,社区把这个教室留给我们。
老人们练习无极球
说话的是70多岁的刘如玉,她和伙伴们正在舞蹈教室里练习无极球,固定时间、固定伙伴、固定场地,橘色的无极球在她们的手臂间不断旋转。这是我见到的学堂的第一个画面,而旁边的食堂里师傅们正洗菜、码菜、炒菜。大凰山社区长者食堂运营企业负责人王建彬告诉我,他们坚持小锅炒菜,让老人吃出家的味道。
王建彬:菜放久闷了一段时间后,就变成黄色,味道也是有欠缺的,只有通过小锅炒才有味道。吃多少炒多少,比如我炒一锅菜就够10个人的量,这个量吃完之后,后面再来的时候我就重新再炒10个人的量,师傅比较辛苦,但是菜是新鲜的。
长者食堂工作人员打饭菜
老人们结束了学堂的舞蹈、书法、手工等活动后,十一点左右,便开始排队在长者食堂就餐。我看到,食堂档口中有十几个菜品,还有福州特色的营养炖罐。价目表中显示,荤菜7元、半荤菜4元、青菜2元,米饭2元。72岁的林兆桂是附近社区的居民,从家到食堂不过五分钟,他说老人套餐价格比市场价便宜5元左右。
林兆桂:我刚才把鱼吃掉了,有香菇炒肉片,还有炖南瓜,米饭和汤,一份10块钱,比较实惠。自己去买菜麻烦,买回来洗、切、煮,味道还不见得比食堂搞得好。我们可以看到,每一餐都有留样,软硬适中,适合老年人吃。
老人们在制作手工
用餐价格便宜当然好,关键得有可持续性。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洪山镇大凰山社区党委书记黄冬告诉我,大凰山社区长者食堂+学堂于2023年2月开始营业,最初并没有这么火,甚至少有人问津,开始几个月仅能提供餐食配送,周边老人并不认可,于是社区便大力打造名厨亮灶。
黄冬:我们这个食堂是靠外沿街的,我们覆盖的群体会更多。我们是有后厨的,就是现炒,食堂一定要满足两样东西,一个是锅气一个是人气,这样才有烟火气,现炒现煮热气腾腾,这是第一位。
长者食堂中午就餐情况
多数老年人吃饭更喜欢少油少盐少糖,讲究荤素搭配,食堂也按照这个准则为大家准备餐品。在长者食堂,我发现一些老年朋友还会选择固定的餐桌。72岁的王肖云是长者食堂+学堂的老面孔,子女们白天忙于工作,食堂便成了她和老朋友们谈天说地的新平台。
王肖云:我就选择一荤一半荤,我喜欢吃的肉沫炖蛋就属于半荤里的,一荤就是荔枝肉、排骨、鱼之类的,青菜再选一个就够吃了,套餐价10块钱嘛。我们经常在这吃饭的,我们有个专门的位置,这一排我们坐里头吃饭,我们还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老地方”,相聚老地方。
对于老年人来说,吃饭一个是图方便,一个是图安全。在福州,多数老年人提到“长者食堂”这几个字,都会和“更安全”挂钩。除了食堂严控餐品质量外,社区有哪些监督措施保障老年人餐品安全?大凰山社区工作人员刘海莹说,社区每天都会选派一名陪餐志愿者,除了督促食堂做好安全管理,还会及时记录老人的用餐意见。
刘海莹:食堂每天都有像我这样的陪餐员,主要把关食品安全,从食材的采购到烹饪、食品留样,再到饭桌上,我们收集长者对菜品的意见建议,我们做到全流程跟踪,让老人吃得安心,吃得放心。
大凰山社区长者食堂菜品
吃得放心、抵达方便,价位又实惠就会吸引更多老人用餐。刚刚老人们提到的十元套餐,就是60岁以上老人持有“银铃福卡”消费后的优惠。这是福州市民政局联合福建海峡银行为老年人推出的专属卡,海峡银行福州市黎明支行副行长陈明星说,持有“银铃福卡”在指定长者食堂就餐就可以享受优惠补贴。
陈明星:为让老人有更好的体验和获得感,我们已经连续三年开展银龄福卡用餐优惠活动,老年人持银铃福卡在长者食堂吃饭,可以在长者专享价的基础上,再享受支付立减优惠。
食堂虽然是长者食堂,但是要持续发展,客户群体不能仅仅是老年人,还要对外经营。我发现除了老年人在此用餐外,周边邻近的单位员工也喜欢到这用餐,他们用餐的价位基本属于市场价格。某保险公司的年轻人刘佳中午12点下班后来到长者食堂用餐,而这时正值老人们用餐结束。
刘佳:社区里老人比较多,食堂做饭相对清淡些,我也有对身材管理的需求,总体的花销就是15到20元。食堂感觉又健康又卫生,(外边)餐厅用油的质量,厨师经手过程卫生质量不是很能控制,我觉得在这边安心一点。
大凰山社区少儿托育食堂
长者食堂采取的是“一菜两价”机制,也就是老年人享受折扣价,年轻人常规价,以年轻人常规价格反哺长者食堂公益成本。除了在社区周边工作的年轻人来用餐外,长者食堂的隔壁就是社区办的少儿托管班,每天24名小学生在托管班的午餐和晚餐就是从长者食堂端过来的。福州市邻聚社会工作服务中心邹岚介绍,长者食堂每天现炒现做,让家长们比较放心。
邹岚:每周四,长者食堂有专门工作人员会把食堂下周的菜谱给我们。我们根据他们的菜谱来安排孩子的菜进行微调,比如荤菜有鱼,鱼有刺可能不一定适合小朋友们吃,还有的菜有一点微辣,孩子不吃辣。长者食堂里一般吃米饭,孩子们偶尔吃面,牛肉面配一个煎蛋等。
将市场效能最大化,成了长者食堂可以健康发展的法宝。2023年,民政部等11部门发布《积极发展老年助餐服务行动方案》指出,确保服务可持续,加大运营扶持力度。福建省福州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处处长林燕芽说,开办长者食堂需要“阵地”,阵地由政府提供。同时创新财税扶持政策,长者食堂按照养老服务设施享受税费优惠,用水、用电、用气及厨余垃圾处理执行居民生活类价格,降低食堂运营成本。
林燕芽:所有的长者食堂,场所都要由政府来免费提供。鼓励各县市区腾挪出一些闲置的场所,如果确实没有办法解决场地的,由政府去租赁,市级财政给到30%的租赁补贴。第二个方面主要是财政补贴上面的,我们福州市每年大概3000万元的这种预算金额在这边,根据长者食堂的场所面积以及它的运营情况,我们会按照每个点5万-60万元的这种补助标准,给予长者食堂建设补助、示范补助。
经过近两年的发展,大凰山社区长者食堂+学堂已经转亏为盈,实现了微利。食堂运营企业负责人王建彬说,长者食堂可以为居民提供一日三餐,每天来用餐的达300人次。食堂还专门辟出了雅间,供家庭聚餐、战友聚餐、同学聚餐,新年里要打造更多个性化菜谱,讲究营养均衡,适合不同老年人的需求。
王建彬:2025年,我们想做一些营养餐,比如给高血压、糖尿病有专门的营养餐,营养餐谱我们正跟福州医院的营养科沟通,他们也愿意帮我们订制菜谱,我们现在十块钱的餐是一荤一半荤一素,后面我们也是十块钱的餐,可能有六个菜,让菜量变小品种变多。
健康小屋就诊
午餐过后,老人们三五成群慢慢离开长者食堂回家午休,也有的老人吃了午饭来到食堂旁边的另一个学堂——健康小屋。福州市鼓楼区洪山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会固定坐诊,老人们在吃饭前后可以咨询病情成了长者学堂的配套工程,这一天坐诊的是全科医生团队负责人曾夏雪。
曾夏雪:每周一位医生定点在这里,老人直接到这来看病,血压高还是血糖情况,我们在这直接看,看完也不用到我们那拿药,我们会固定派人把药送过来,网格员再对应地送到他手里面。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提出,完善老年人床边、身边可感可及的养老服务政策措施。扩大社区养老服务有效供给,依托社区为居家养老提供有力支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发展社区支持的居家养老,扩大普惠养老服务。福建省福州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处处长林燕芽说,未来将不断探索“长者食堂+”的更多可能。
林燕芽:现在长者食堂+学堂的阵地已经建设起来了,下一步我们依托阵地不断深化长者食堂+的功能,把居家上门服务引到长者食堂里来,把一些社区养老服务也引到我们长者食堂里面来,比如说学堂医养、老少同乐,我们都会把这些功能集中地赋能到这里,让老年人在我们长者食堂这里可以一站式获得更多服务,去满足他们的服务需求。
在福州的长者食堂+学堂里,不仅让老年人吃饭有了着落,更重要的是这里完成了老人走出家门走向社会的链接。而参与学堂的单位也不仅仅是社区,而是社区牵头后周边各个单位的积极入驻,电信部门来送防骗课堂、银行部门送手工课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送健康课堂等等,15分钟养老服务圈是所有人的凝心聚力,因为关爱今天的老人,就是关爱未来的我们自己。